鼓組是樂團中最龐大最需要特別照顧的樂器。要以正確的方式架設在適合的空間,架上麥克風和一些有助音質的配件,用又快又簡單的方式使你的音色更加提升。
在設定麥克風之前先檢查鼓組是否已調好音,有沒有其他雜音存在。可以使用一些弱音的產品例如弱音圈、布膠帶..等等,以去除多餘震動聲。
就跟上一部分提及的一樣,我們要盡量減少麥克風去收到鄰近其他樂器的雜音,也就是溢音(spill or bleed),因為麥克風很靠近這些大音量的音源。
我們會在鼓組正上方用電容式麥克風收取整套鼓的聲音,但無法避免地,它們非常敏銳以至於會收到其他樂器,像是吉他的聲音。
這邊用四支鼓麥克風來示範怎麼錄製乾淨的鼓聲。首先設定頂置麥克風的位置。剛剛有提到,這些麥克風會收到鼓組在房間內更寬廣、自然的聲音,以及捕捉清晰的銅鈸聲。
將兩支置頂麥克風定位於大約離地六尺高的地方,並且向下指向鼓組,這會幫助我們收到更平衡的鼓聲。為了確保鼓聲能同時穿到兩支麥克風,兩支麥克風距離鼓組的距離必須一致,以防產生不必要的相位差。根據經驗,最佳高寬比是1:3,也就是如果兩支麥克風距離銅鈸2尺,就將兩支麥克風水平距離設定成6尺。
若有相位不平均造成音波相消,可以適當的調整麥克風的位置來解決。
若鼓組後方距離牆壁較近,在牆上貼吸音棉可以有效減少不必要的迴音。
一般來說,麥克風越靠近大鼓鼓皮的打擊面,就會收到越衝擊的音色。反之,距離打擊面越遠就會得到較圓滑的音色。喜歡乾一點的大鼓音色的鼓手也常常選擇在大鼓內塞枕頭用來消音,以獲得延音更短更乾淨的大鼓聲。
將小鼓收音的麥克風設定於小鼓邊緣上方大約2英寸。設定在此是為了保留鼓棒敲擊在小鼓上的聲音效果。麥克風距離小鼓越遠就會收到更有空間感的聲音;距離越近聲音就越乾淨直接。
用不同的位置跟方式去實驗每種效果直到找到你覺得最佳的音色。Shure SM57是一隻對於錄製小鼓來說可靠且可負擔的麥克風,因為它可以很好地掌控小鼓的高頻還有寬廣的中頻。
小鼓收音麥克風會收到Hi-hat的聲音其實是錄鼓很常見的問題。你可以試著調整麥克風位置,確保小鼓的麥克風背對hi-hat。更重要的是鼓手需要更細膩的控制hi-hat的演奏,以防它影響了其他樂器的收音。也可以嘗試把hi-hat移離小鼓遠一些。
記得多測試以調整最好的收音角度,測試時需要找人幫忙監聽,檢查每個位置的收音效果,並回報給鼓手是否需要調整演奏的力度。
不過有一點要記住,主唱的旋律還是樂團整體最重要的部分,因為樂手的演奏時常都會和主唱旋律有所對應,所以可能需要降低某些部分的音量,增加主旋律音量來凸顯它。
資料來源: Musicradar